RSS

回教世界的大事 – 齋戒月(二)

04 Aug
備有戶外空調的大清真寺

備有戶外空調的大清真寺

齋戒月除了禁食以外,另一個重點就是施捨,每到這個月份,清真寺或各級政府機關,會在戶外搭設大帳篷,提供免費食物和飲水給需要幫助的人,不管回教徒或非回教徒都可以進去吃,有點類似台灣廟會或建醮時辦的流水席。例如阿布達比著名的大清真寺在齋戒月期間,每天晚上都會提供多達一萬五千人份的食物給所有民眾。

根據可蘭經記載,齋戒月期間,家裡如果有老人家因為營養和體力因素沒辦法禁食,是可以被允許的,但是必須要捐獻同等份量的食物給貧苦人家,這項傳統演變至今,就變成富人在齋戒月期間,會捐款或是提供食物給需要幫助的慈善團體或個人。根據報導,去年總共有68萬人在大清真寺享用開齋餐 (iftar)。

阿布達比大清真寺落成於2007年,並以老國王謝赫扎伊的名字命名,用以紀念他對 UAE的貢獻,為了迎接神聖的齋戒月,這一個月的期間,大清真寺從下午五點到晚上十點,提供九條路線的免費接駁公車,並且由軍官俱樂部每天提供2萬份餐點。筆者特地前去親身體驗這種回教文化,並記錄第一手資料給讀者。

排隊要進帳篷的人群

排隊要進帳篷的人群

大清真寺特別架設15個白色大帳篷,每個帳篷可容納約1000人,另外也有戶外用餐區,五點不到,就陸續有許多人搭着公車到帳篷前集合,只是要等到開齋時間前半個小時(大約晚上六點半)才能進去。

戶外用餐區

戶外用餐區

筆者也特地跟著一起排隊,勞工朋友大約佔 90% 以上,大部分都是建築工人,婦女和小孩則有專屬帳篷。餐點內容包含一份阿拉伯羊肉飯或雞肉飯、椰棗、沙拉和果汁。另外每個小區域還會有一大盤的羊肉飯供人取用,只不過大家都是用手抓,對衛生有疑慮或是不習慣和大家一起伸手抓食物的人,可能會有強烈文化震撼。

帳篷內享用iftar

宣佈開齋,大家在帳篷內享用iftar

用餐完畢的禱告 (其實這時是禁止拍照的)

用餐完畢的禱告 (其實這時是禁止拍照的)

對很多勞工朋友來說這就是他們唯一的一餐。所以有人會帶著塑膠袋,收集剩飯殘渣,有些人可能怕後續幾餐沒有著落,大概裝了超過5公斤的食物,但是臉上露出的是開心的笑容。

整體來說,雖然有兩三萬人聚集,但是井然有序,用完餐後就靜靜的去禱告或搭車回家,我大概是現場唯一一個東方人臉孔,很多人看到我拿著相機拍照,露出好奇的眼神,但也不會主動問你是不是回教徒,彷彿所有事情都很自然,在帳篷裡,其實並沒有階級之分,所以會看到穿著西裝襯衫的上班族和工人比鄰而坐。

有人直接在地毯上休息

有人直接在地毯上休息

UAE 政府還會趁齋戒月舉行大赦,還有很多慈善家會幫替監獄犯人付贖金,特別是已服刑完,但是付不出回國機票錢只好繼續坐牢的犯人,這些人大多數來自巴基斯坦和印度,因為很多人被囚禁的理由是欠債或是跳票,在今年還沒修法之前,只要支票跳票,就必須要坐牢,而且要償還跳票金額才可出獄。有些人則是犯了過失致死而且賠不起血錢,例如一位巴基斯坦司機,因為車禍造成六名乘客死亡,欠下了1600萬台幣的賠償費,因為籌不出錢,所以服刑滿仍然繼續坐牢,等待家人或善心人士籌款,所以在齋戒月時,就會有慈善團體或是企業家協助受刑人回家過齋戒月,這也是一種特殊的回教文化。

 
1 Comment

Posted by on August 4, 2013 in 文化

 

Tags:

One response to “回教世界的大事 – 齋戒月(二)

Leave a comment